
《战长沙》乍一看是一部战争剧,可实际上却是一部反战剧,剧中战争戏非常少,导演将镜头对准了胡家一家人的命运上,给我们呈现了一部家族抗争史。
全剧没有慷慨激昂的主旋律,关注的就是寻常百姓在战争中如何求生,他们抗战的目的甚至不是为了国,而是为了自己的小家。

这种设定虽然格局小、视野小,但放下姿态的同时,也让观众体会到了战争给人带来的离别之苦。
没人喜欢战争,更没人试图从抗战中提炼什么高尚的人生意义,更多的人都是被迫卷入一场战争,仗打完了,他们也就回家了。

剧中的人物也不是《亮剑》里李云龙那样的草莽英雄,热血杀敌。
男主角毕业于德国军校,出身很好,可是一辈子也就是个军需官,只打了几场遭遇战。

姐夫智勇双全,看上去无所不能,上了战场,两颗子弹就带走了他的生命。

胡家一家无心卷入战争,却在战场上妻离子散,被动成为抗战英雄家庭。
这样的剧本设计,该死就死绝不含糊的真实战争还原,才是真正良心的战争剧。
—9—
《觉醒年代》
2021年丨豆瓣9.2分

豆瓣开画8.4分,然后一路攀升到9.2分,《觉醒年代》走出的这条逆跌曲线,就和这部剧所回忆的剧情一般让人血脉偾张。
整部剧从1915年袁世凯复辟开始讲述,一直讲到了1921年我党成立,短短几年内,一批批仁人志士,在中国危在旦夕的时刻挺身而出,振臂高呼,唤醒了一代新青年。

剧中于和伟饰演的陈独秀,张桐饰演的李大钊,马少骅饰演的蔡元培,侯京健饰演的毛泽东都做到了“分子级”的还原,剧照放出后,许多人甚至分不出哪个是演员,哪个是真实的历史人物。

更让人叫绝的是,它展示了富有浪漫主义的民国时代,这种浪漫不是才子佳人花前月下的醉生梦死,而是哀鸿遍野中一批年轻人壮怀激烈,为民族的命运前赴后继挥洒自己的热血。

陈独秀的演讲,李大钊的热泪,毛润之的蒙太奇出场,鲁迅挥笔写下《狂人日记》,爱国青年排演《红楼钟声》都让人产生了泪流满面的冲动。
